• 高亮,许玉洁,陈进林,梅承芳,陈桂兰,霍嘉维,刘桃妹,冯宝欣,余明喧,曾国驱.双氯芬酸和醋氨酚对稀有鮈鲫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0,40(2):734-740

  • 双氯芬酸和醋氨酚对稀有鮈鲫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
  • Toxicity effects of diclofenac and acetaminophen to the early-life stage of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70701016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No.2019B110205004)
  • 作者
  • 单位
  • 高亮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许玉洁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陈进林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梅承芳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陈桂兰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霍嘉维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刘桃妹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冯宝欣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余明喧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曾国驱
  • 1.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070;2.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70;4.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摘要: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持续使用与排放,世界各地的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厂进出水中均已频繁检测到该类药物,这对生态系统中各种非靶标生物造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两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醋氨酚(Acetaminophen)对中国特有物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醋氨酚的毒性较弱,当浓度达到48.4 mg·L-1(NOEC)时,稀有鮈鲫的孵化率、死亡率、异常率、全长和干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而双氯酚酸的毒性则较强,当浓度达17.8 mg·L-1(LC10)时,即可导致稀有鮈鲫孵化率下降,当浓度达到10.2 mg·L-1(LOEC)时,即可造成幼鱼外观和行为的显著异常,表明双氯芬酸对稀有鮈鲫的孵化和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致毒效应.同时,根据稀有鮈鲫和几种常用模式生物之间的孵化率、孵化后存活率、体长和双氯芬酸敏感性的比较结果,可认为稀有鮈鲫适用于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的评估.
  • Abstract:Due to the continuous use and emission, th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natural surface water, seawater, groundwater and the inlet and outlet water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which has posed a threat to a variety of non-target organisms in the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toxicity of two typical NSAIDs, acetaminophenand diclofenac, on the early-life stage of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a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No significant toxic effect on the hatching rate, mortality, abnormal rate, total length and dry weight of Rare Minnow was observed when the acetaminoph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0 to 48.4 mg·L-1. In contrast, diclofenac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hatching rate of Rare Minnow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7.8 mg·L-1 (LC10). The lowest observe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LOEC) that caused abnormal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f larvae was 10.2 mg·L-1, indicating that diclofenac had significant toxicity on the hatching and growth of the fish. By comparing the hatching rate, survival rate post-hatching, body length and sensitivity to diclofenac of Chinese Rare Minnow and several other model organisms, Chinese Rare Minnow c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a new model organism for evaluating the early-life stage toxicity of aquatic pollutants to fish.

  • 摘要点击次数: 615 全文下载次数: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