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作为交流和展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最新成果的信息平台,30多年来环境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不断创新、稳步发展,成为中国科技界高度认可的学术期刊。实践证明,《学报》通过对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积极导向,不仅使本国问题与国际关注高度融合,而且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的环境科技做出重要贡献。我们深切地期望,2016年的《学报》一定会将它的这种作用发挥得更加独到。
 
与其它学科一样,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不断变化,但面向实际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决定了其研究前沿和热点的务实性与综合性。可以认为,我们更需要一种不盲从“前沿”和追随“热点”的理性,把《学报》打造为一本更加成熟和稳重的学术期刊。基于这样的愿望,《学报》在及时反映和准确把握本领域前沿和热点的同时,2016年应更多关注学科本身的最基本问题。将环境研究方法学创新作为基础性导向,更加注重微观机制解析和宏观过程观测的原理及方法的突破;将宏观与微观过程研究的深度融合作为持续性导向,更加关注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变化规律及影响这些规律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及毒理学机制的探索;将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的交互作用作为互动性导向,更加强调从环境学的角度观察和探知生态系统的响应、从生态学的角度解析和调控环境要素的变化;将环境与健康研究作为交叉性导向,更加鼓励环境、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合作研究成果的贡献;将认识和解决大气灰霾、饮用水安全、土壤污染等现实环境问题作为目标性导向,更加重视来自实际需求和工程应用中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将环境的风险管理作为综合性导向,更加强化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联防联控与智慧管理方面论文的权重。毋庸置疑,《学报》所关注的重点不仅是国际本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更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本既要面向未来又要关注现实的学术期刊,《学报》必然要稳健地坚持它的学术创新价值,坚守学术平台最崇高的科学品性,以敏锐的眼光和严谨的作风,顺势并坚定地把握学科前沿和问题导向,以自己一贯的持重和进取引导作者和读者把环境科学研究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毫无疑问,只要拥有了一个强大的作者群,《学报》这块学术园地就会充满生机,我们的愿景必成现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曲久辉
 
                     2015年12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