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 644000
2.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土壤Cd污染和酸雨污染日益加剧, 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两大环境问题.土壤Cd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产开发、金属冶炼、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及含镉农药的大量使用(张敏等, 2015; 李虹颖等, 2012), 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 2014)显示, 全国土壤Cd污染点位超标率达7%, 占八大无机污染物之首.同时, 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全国约40%的土地受到酸雨污染, 且酸雨频率和覆盖面积呈增长和扩大之势(俞飞等, 2016).目前, 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同时面临酸雨和Cd污染问题(Sun et al., 2012), 工矿区的复合污染尤为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亟待改善.
苦楝(Melia azedarach L.)又名苦苓、翠树和金铃子等, 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落叶乔木, 产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市, 广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其材质优良, 树形俊美, 耐烟尘, 耐瘠薄, 生长迅速, 观赏性强, 提取物具有广谱性杀虫作用(刘佳敏等, 2014; 朱虹等, 2010), 还具有抗病毒(Andrei et al., 1986)、抗真菌(Carpinella et al., 2003)、驱肠虫(Szewczuk et al., 2006)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前人对苦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组分分析(白成科, 2008; Akihisa et al., 2013; Orhan et al., 2012)、药理应用(Won et al., 2016; Rutkauskis et al., 2015)和遗传多样性分析(陈丽君等, 2016; 王芳等, 2016; 陈丽君等, 2015)等方面, 逆境胁迫下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 酸雨和镉(Cd)复合胁迫下其响应情况未见报道.苦楝作为一种生长迅速、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可吸收SO2的多功能树种, 具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能力和酸雨污染控制能力, 但其能否在Cd污染的酸雨区正常生长及其耐受酸雨和Cd复合污染的阈值尚待明确.探究Cd和酸雨胁迫下苦楝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对Cd污染酸雨区域绿化美化和植被修复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 探究Cd和模拟酸雨处理下苦楝幼苗的生物量、质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 以期为苦楝在土壤Cd污染酸雨区域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试验材料2014年年底于四川温江7~8龄苦楝母株上采集树种, 2015年3月上旬筛选饱满籽粒, 播种至上口径15 cm、高15 cm的塑料盆中, 播种基质由园土、草炭土和河沙按5:3:2(体积比)混合而成, 于大棚内培养, 该试验大棚中透光率为80%, 棚内温度为(25±3) ℃, 相对湿度为70%.
自然土壤采自四川农业大学附近园林苗圃内紫色土, 采样深度为土壤表层0~20 cm, 将自然土壤风干、捣碎、剔除杂物、研磨, 与草炭土按5:1(体积比)混合均匀后过5 mm钢筛, 再用800倍多菌灵消毒, 堆积静置3 d后, 按每盆7 kg的标准装入带托盘的花盆(口径25 cm, 高20 cm)中, 用去离子水控制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种植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43.05、0.47、0.69、3.72 g·kg-1, Cd2+含量为1.8 mg·kg-1.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四川盆地Cd污染概况(刘柿良等, 2015), 设置Cd处理(按纯Cd2+计, 不包括种植土中Cd2+背景值)剂量梯度为0、30、60、90、120、150、180 mg·kg-1, 用由分析纯CdCl2·2.5H2O配制而成的约500 mL溶液均匀浇灌盆土, 渗出液反复回浇, 直到Cd2+与土壤混合均匀, 在室内稳定15 d后用于试验(苏明洁等, 2016).
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类型为硫酸型酸雨(n(SO42-)/n(NO3-)>6), 主要离子成分为SO42-、NO3-、F-、Cl-、Na+、K+、Mg2+、Ca2+和NH4+等(Wang et al., 2011), 模拟酸雨的化学组分应与自然雨水相近.因此, 参照郑有飞等(2011)的方法配置模拟酸雨, 先用0.10 mol·L-1 NaF、0.15 mol·L-1 NaCl、0.21 mol·L-1 KCl、0.12 mol·L-1 MgCl2、0.15 mol·L-1 CaCl2和0.55 mol·L-1 NH4Cl配制原液, 后用硫酸和硝酸(n(SO42-)/n(NO3-)=5:1)混合液调节pH, 用酸度计(上海瑞仪仪器有限公司, S20K型)将pH值调至5.6、4.5和3.5, 分别代表临界酸雨、典型酸雨和强酸雨, 其中, pH=5.6溶液为蒸馏水与大气平衡后形成的溶液.
2.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酸雨3个水平(pH=5.6、4.5和3.5), Cd2+剂量7个水平(0、30、60、90、120、150、180 mg·kg-1)(表 1), 以pH=5.6酸雨和Cd2+剂量0 mg·kg-1处理为对照(CK), 共计21个处理, 每处理设5个重复.8月初选取生长旺盛、长势相近的苦楝幼苗, 剪去腐烂的根系, 将植株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移栽至含Cd处理土壤的塑料盆中, 每盆1株, 共计105株, 移栽后第1周保证叶片不失水, 1周后正常管理, 试验处理期间植物不浇水.以成都市8—11月平均降雨量为参照(宋春林等, 2012), 确定每月模拟酸雨喷洒量并平均分配至每周, 采用喷雾法每周喷洒酸雨2~3次(俞飞等, 2016);喷洒时不同处理间用塑料薄膜隔开, 防止相互干扰.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和生理指标.
处理60 d后, 取植株第3~5片叶(从上到下)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再采用破坏性收获法采集植株.
2.3.1 株高与生物量测定选取苦楝幼苗第1~3片叶, 拍照记录叶色和叶形;用卷尺测量所有植株基部到顶部的高度, 其平均值作为该处理的株高;收获所有植株, 用自来水洗净后, 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 105 ℃下杀青30 min, 80 ℃烘干至恒重, 电子天平称重.
2.3.2 生理指标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乙醇浸提法测定;质膜透性采用相对电导率法(REC)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以上指标均参照熊庆娥(2003)的方法测定.
2.4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 所有数据均为5次重复平均值, 并用SPSS 20.0统计软件建立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并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Unvariate)和新复极差法(Duncan′s)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设定α=0.05.
3 结果与分析(Results and analysis) 3.1 Cd2+和酸雨对苦楝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图 1对幼苗叶片形态和颜色的观察可见, 单一酸雨处理下, 叶形和叶色均无明显差异;单一Cd2+处理下, 叶形无明显变化, 但叶色随Cd2+剂量增加而逐渐变浅.酸雨和Cd2+复合处理下, 随pH降低和Cd2+剂量增加, 叶色泛黄, 褪绿症状由叶基沿叶脉逐渐向上蔓延.在pH=3.5酸雨和180 mg·kg-1Cd2+处理下, 叶缘枯萎, 叶片黄化, 伤害性状明显, 表明酸雨和Cd2+双重胁迫对苦楝幼苗的损伤加重.
由表 2可知, 单一酸雨胁迫下, 苦楝幼苗干重和株高均随pH降低而逐渐下降, 其中, pH=4.5酸雨处理下的干重与CK差异不显著(p>0.05), 各pH酸雨处理的株高差异也不显著(p>0.05), 而pH=3.5酸雨处理的干重显著低于CK(p<0.05).单一Cd2+处理下, 干重随Cd2+剂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 Cd2+剂量为30 mg·kg-1时达最大值, 较CK增加13.56%, Cd2+剂量为180 mg·kg-1时较CK下降57.74%, 表明Cd2+对苦楝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具有低促高抑效应, 株高随Cd2+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Cd2+剂量≤120 mg·kg-1处理下无明显变化(p>0.05), Cd2+剂量为180 mg·kg-1时较CK下降19.83%.对于酸雨和Cd2+复合处理, 除pH=4.5和Cd2+剂量为30 mg·kg-1时, 干重和株高略高于CK外, 其余处理均低于CK;在pH=3.5和Cd2+剂量为180 mg·kg-1时达最低值, 干重和株高分别较CK下降66.55%和31.74%, 下降幅度高于单一pH=3.5酸雨和单一Cd2+剂量180 mg·kg-1处理, 表明酸雨和Cd2+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苦楝幼苗的干重和株高, 对苦楝幼苗生长的伤害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表 3显示, 单一酸雨处理下, 叶绿素含量随pH降低缓慢下降,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Cd2+处理下, 叶绿素含量随Cd2+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Cd2+剂量≤60 mg·kg-1时, 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p>0.05), 而90~180 mg·kg-1下显著低于CK(p<0.05), 较CK的下降幅度为23.62%~39.16%;酸雨和Cd2+复合处理下, 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 pH=3.5酸雨和180 mg·kg-1 Cd2+处理, 叶绿素含量最低, 较CK下降54.5%.说明苦楝幼苗对酸雨和剂量≤60 mg·kg-1Cd2+具有一定耐受性, 但强酸雨(pH=3.5)和高剂量(≥90 mg·kg-1) Cd2+双重胁迫导致叶绿素大量降解, 含量急剧下降.
如图 2a所示, Cd2+和酸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苦楝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pH值降低和Cd2+剂量增大而增大.单一酸雨处理下, pH=4.5和pH=3.5酸雨处理的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增加11.29%和19.35%.单一Cd2+处理下, 相对电导率较CK的增幅为4.90%~51.61%.酸雨和Cd2+复合处理, 各处理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CK(p<0.05), pH=4.5与pH=5.6酸雨条件下, Cd2+剂量≥150 mg·kg-1时, 各处理之间的相对电导率变化不显著(p>0.05), pH=3.5酸雨和180 mg·kg-1 Cd2+复合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最大, 较CK增加74.19%, 细胞膜严重受损.
MDA含量在Cd2+和酸雨单一及复合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相对电导率一致(图 2b), 单一酸雨处理, pH=4.5与pH=3.5酸雨处理下的MDA含量分别较CK增加47.06%和52.94%, 细胞膜脂过氧化明显;单一Cd2+处理, Cd2+剂量≤60 mg·kg-1时, MDA含量较CK变化不显著(p>0.05), 细胞膜无明显过氧化损伤, 90~180 mg·kg-1时, MDA含量较CK增加35.29%~94.12%, 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加重;酸雨和Cd2+复合处理下, 各处理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 pH=3.5和Cd2+剂量为180 mg·kg-1时, MDA含量为CK的2.65倍, 细胞膜产生了严重的过氧化作用, 表明单一和双重胁迫均对细胞膜产生了伤害, 双重胁迫下苦楝幼苗细胞膜损伤加剧.
3.4 Cd2+和酸雨对苦楝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苦楝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随酸雨pH降低和Cd2+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图 3a), 单一酸雨处理中, pH=4.5酸雨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p>0.05), pH=3.5酸雨处理较CK下降4.44%;单一Cd2+胁迫下, 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 Cd2+剂量为180 mg·kg-1时有最小值, 较CK下降24.44%;酸雨和Cd2+复合处理, 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CK、单一酸雨和单一Cd处理, pH=3.5和Cd2+剂量为180 mg·kg-1时, 可溶性糖含量较CK下降31.11%, 表明酸雨和Cd2+单一及复合胁迫下, 可溶性糖的渗透调节作用不明显.
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酸雨pH降低和Cd2+剂量的增加大致呈先升后降趋势(图 3b).单一酸雨处理下, pH=4.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增加6.67%, 而pH=3.5处理则较CK下降13.33%.单一Cd2+处理下,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峰值出现在Cd2+剂量为30 mg·kg-1时, 较CK上升20.00%, Cd2+剂量达120 mg·kg-1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仍显著高于CK(p<0.05), 180 mg·kg-1 Cd2+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下降26.67%.酸雨和Cd2+复合处理下, pH=4.5和Cd2+剂量为60 mg·kg-1时, 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 较CK增加33.33%, 且Cd2+剂量≤120 mg·kg-1时, 酸雨和Cd2+复合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CK, 也高于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表明单一pH=4.5酸雨、单一Cd2+剂量≤120 mg·kg-1处理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在一定范围内(pH≥4.5和Cd2+剂量≤120 mg·kg-1)可诱导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从而维持酸雨和Cd2+胁迫下的渗透平衡, 但超过此范围, 可溶性蛋白失去调节功能.
游离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降低和Cd2+剂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图 3c), 单一酸雨胁迫下, pH=4.5和pH=3.5酸雨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Cd2+胁迫, 各剂量处理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 Cd2+剂量为60 mg·kg-1时达最大值, 为CK的1.22倍;酸雨和Cd2+复合处理, pH=4.5和Cd2+剂量为60 mg·kg-1时, 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 较CK增加155.6%, 且pH=4.5的酸雨条件下, Cd2+剂量≤150 mg·kg-1时, 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 也高于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pH=3.5的酸雨条件下, Cd2+剂量≤90 mg·kg-1时, 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均高于CK和单一酸雨处理.表明单一酸雨处理没有诱导游离脯氨酸的产生, 而单一Cd2+处理、pH=4.5酸雨和Cd2+剂量≤150 mg·kg-1复合处理及pH=3.5酸雨和Cd2+剂量≤90 mg·kg-1复合处理时, 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 主动参与渗透调节.
4 讨论(Discussion)Cd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 但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易被植物吸收, 从而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正常生理代谢活动(王欣欣等, 2016), 还能通过食物链富集, 威胁人体健康.酸雨导致土壤酸化, 引发Cd2+淋溶加强, 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增加, 进而加剧植物损伤(饶中秀等, 2013);此外, 酸雨还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地上部分来抑制植物正常生长.秦海峰和仪慧兰(2008)研究发现, 模拟酸雨与Cd单独或复合处理后, 小麦幼苗根长和苗高下降, 单粒萌根数减少, 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本试验结果显示, pH=4.5的酸雨和30 mg·kg-1Cd2+处理时, 苦楝幼苗干重和株高均高于CK, 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与秦海峰等(200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这可能与酸雨淋溶使土壤释放出大量金属阳离子(如Cd2+、Mg2+), 缓解了Cd2+对植物的损伤(Liao et al., 2005)相关.而pH=3.5酸雨和180 mg·kg-1Cd2+处理时, 叶片黄化卷曲, 干重和株高显著下降且均低于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 表明强酸雨和高剂量Cd2+对苦楝生长的毒害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其含量高低与光合能力密切相关(刘柿良等, 2015).酸雨中包含的N和Mg2+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 植物吸收N素和Mg2+后, 大量叶绿素被重新合成(汪赛等, 2014).而高剂量Cd2+与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巯基(—SH—)结合, 会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苏明洁等, 2016).Sun等(2012)研究发现, pH=4.5酸雨和15 μmol·L-1 Cd2+处理, 大豆叶绿体结构完整;pH=3.0酸雨和100 μmol·L-1 Cd2+处理时, 基粒片层溶解, 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 叶绿素含量下降.强酸雨和高浓度Cd2+胁迫下, Cd2+引发叶绿体膜透性增大, 酸雨中过量的H+、SO42-、NO3-进入叶绿体内, 诱导活性氧自由基生成, 致使叶绿体结构和功能损伤, 叶绿素合成受阻(刘建福等, 2013).本研究发现, 酸雨对苦楝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这可能与酸雨中的N和Mg2+被苦楝吸收利用相关;而≥90 mg·kg-1 Cd2+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可能是Cd2+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所致;强酸雨(pH=3.5)和高剂量(≥90 mg·kg-1) Cd2+双重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 叶色褪绿泛黄, 可能与Cd2+和酸雨中的H+、SO42-、NO3-协同作用, 致使叶绿体损伤加剧有关.
细胞膜是植物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运输的重要场所, 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植物细胞进行正常生理代谢的基础.逆境胁迫会诱导活性氧自由基(ROS)过量积累, 抗氧化酶保护系统功能紊乱, 进而引发膜脂过氧化, 导致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损伤(张然然等, 2016).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 其含量高低和细胞膜透性可以反映细胞膜的受损程度.本研究中, 低剂量Cd2+(≤60 mg·kg-1)处理下, 苦楝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较CK无明显变化, 表明此时ROS产生和清除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高剂量Cd2+(≥90 mg·kg-1)及酸雨和Cd复合处理条件下, 细胞膜透性增大, MDA含量上升, 表明抗氧化酶保护系统平衡失调,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 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受到影响.
植物在遭遇酸雨、干旱、盐碱及重金属胁迫等逆境时, 会迅速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甜菜碱及有机酸等一系列渗透调节物质, 从而提高植物防御能力.可溶性糖能有效提高细胞渗透浓度, 降低水势, 增强植物吸水能力, 同时也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碳架和能量来源, 而高剂量Cd2+与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巯基(—SH—)结合, 会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植物光合过程受阻, 光合产物积累量下降(苏明洁等, 2016).本研究结果显示, Cd2+处理下, 苦楝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较CK显著下降(p<0.05), 可能与Cd2+干扰苦楝光合代谢有关;各Cd2+浓度下, pH=4.5与pH=5.6酸雨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表明苦楝对典型酸雨具有一定适应能力, 且典型酸雨和Cd2+复合胁迫时, Cd2+是导致苦楝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时表明可溶性糖没有参与酸雨和Cd2+胁迫下的防御性渗透调节生理.酸雨和Cd2+胁迫下,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Cd2+剂量≤120 mg·kg-1时, 酸雨和Cd2+复合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和单一酸雨、单一Cd2+处理, 且脯氨酸含量最高可达CK的2.56倍, 究其原因, 可能与Cd2+诱导植物形成了Cd结合蛋白(Cd-Bp), 如金属硫蛋白和类金属螯合蛋白等, 使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有关;而酸雨中的N、S元素有利于植物合成蛋白质, 稳定蛋白的空间结构, 增强植物光合能力和抗逆能力(俞飞等, 2016);N素还能对N源进行补充, 进而通过调节氮代谢提高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细胞渗透压, 保持了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有利于植物清除过量积累的ROS, 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电势, 对提高植物逆境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Conclusions)1) pH=4.5的酸雨和30 mg·kg-1Cd2+处理, 对苦楝幼苗干重和株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植株生长良好, 表明苦楝幼苗对酸雨和Cd胁迫具有一定适应能力.
2) 强酸雨(pH=3.5)和高剂量(≥90 mg·kg-1) Cd2+复合处理下, 叶片黄化卷曲, 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 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 且强酸雨和高剂量Cd2+对苦楝生长的毒害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3) Cd2+剂量≤120 mg·kg-1时, pH=4.5和pH=3.5的酸雨与Cd2+复合处理下,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 也高于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 苦楝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维持酸雨和Cd处理下的渗透平衡,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酸雨和Cd2+胁迫的毒害效应.
综上认为, 在Cd2+剂量≤60 mg·kg-1、pH≥4.5的典型酸雨区, 苦楝可以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生物量, 即苦楝可以作为绿化和修复树种应用于Cd污染典型酸雨区, 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修复土壤Cd污染.
Akihisa T, Pan X, Nakamura Y, et al. 2013. Limonoids from the fruits of Melia azedarach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J]. Phytochemistry, 89: 59–70.
DOI:10.1016/j.phytochem.2013.01.015
|
Andrei G M, Lampuri J S, Coto C E, et al. 1986. An antiviral factor from Melia azedarach L.prevents Tacaribe virus encephalitis in mice[J]. Experientia, 42(7): 843–845.
DOI:10.1007/BF01941548
|
白成科. 2008.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 20(4): 662–666.
|
Carpinella M C, Giorda L M, Ferrayoli C G, et al. 2003. Antifungal effects of different organic extracts from Melia azedarach L.on phytopathogenic fungi and their isolated active component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1(9): 2506–2511.
DOI:10.1021/jf026083f
|
陈丽君, 刘明骞, 廖柏勇, 等. 2015. 苦楝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6(3): 104–108.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5.03.011 |
陈丽君, 刘明骞, 廖柏勇, 等. 2016. 苦楝SRAP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7(1): 70–74.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16.01.012 |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2014.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R]. 北京: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
李虹颖, 苏彦华. 2012. 镉对籽粒苋耐性生理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2): 308–313.
|
Liao B H, Liu H Y, Zeng Q R, et al. 2005. Complex toxic effects of Cd2+, Zn2+, and acid rain on growth of kidney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1(6): 891–895.
DOI:10.1016/j.envint.2005.05.029
|
刘佳敏, 徐华潮. 2014. 苦楝对星天牛的引诱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3): 437–441.
|
刘建福, 王明元, 杨晨, 等. 2013. 外源NO对酸雨胁迫下龙眼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8): 2235–2240.
|
刘柿良, 杨容孑, 马明东, 等. 2015. 土壤镉胁迫对龙葵(Solanum nigrum L.)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2): 240–247.
DOI:10.11654/jaes.2015.02.006 |
Orhan I E, Guner E, Ozturk N, et al. 2012. Enzyme inhibi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Melia azedarach L.naturalized in Anatolia and its phenolic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37(1): 213–218.
DOI:10.1016/j.indcrop.2011.11.028
|
秦海峰, 仪慧兰. 2008. 小麦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对模拟酸雨与金属离子复合胁迫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2): 2331–2335.
|
饶中秀, 朱奇宏, 黄道友, 等. 2013. 模拟酸雨条件下海泡石对污染红壤镉、铅淋溶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3): 23–27.
|
Rutkauskis J R, Jacomini D, Temponi L G, et al. 2015. Pediculicidal treatment using ethanol and Melia azedarach L[J]. Parasitology Research, 114(6): 2085–2091.
DOI:10.1007/s00436-015-4394-2
|
宋春林, 谢晶, 毛栋平, 等. 2012. 成都市雨水分布特征及其利用潜力分析[J]. 四川环境, 2012, 31(6): 79–83.
|
苏明洁, 廖源林, 叶充, 等. 2016. 镉胁迫下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11): 2086–2093.
DOI:10.11654/jaes.2016-0929 |
Sun Z, Wang L, Chen M, et al. 2012. Interactive effects of cadmium and acid rain on photosynthetic light reaction in soybean seedlings[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79: 62–68.
DOI:10.1016/j.ecoenv.2011.12.004
|
Szewczuk V D, Mongelli E R, Pomilio A B. 2006. In vitro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Melia azedarach naturalized in Argentina[J].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1): 993–996.
DOI:10.1002/(ISSN)1099-1573
|
Wang H, Han G. 201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inwater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in Chengdu, Southwest China[J]. Atmospheric Research, 99(2): 190–196.
DOI:10.1016/j.atmosres.2010.10.004
|
汪赛, 伊力塔, 余树全, 等. 2014. 模拟酸雨对青冈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8): 2183–2192.
|
王芳, 廖柏勇, 李培, 等. 2016.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J].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167–175.
|
王欣欣, 邓明华, 龚明, 等. 2016. Cd2+胁迫对小桐子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3): 527–533.
|
Won H C, In A L. 2016. The anti-tubercular activity of Melia azedarach L.and Lobelia chinensis Lour.and their potential as effective anti-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andidate agents[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6(10): 830–835.
DOI:10.1016/j.apjtb.2016.08.007
|
熊庆娥. 2003.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俞飞, 宋琦, 刘美华, 等. 2016. 模拟酸雨不同处理对秃瓣杜英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5): 92–100.
|
张敏, 王美娥, 陈卫平, 等. 2015. 湖南攸县典型煤矿和工厂区水稻田土壤镉污染特征及污染途径分析[J]. 环境科学, 2015, 36(4): 1425–1430.
|
张然然, 张鹏, 都韶婷. 2016. 镉毒害下植物氧化胁迫发生及其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 981–992.
|
郑有飞, 吴荣军, 麦博儒. 2011. 酸雨变化及其作物响应[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朱虹, 单淑芳, 李增智, 等. 2010. 苦楝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26(1): 4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