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2
2. School of Environment & Natural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损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利用效率问题(李世祥等,2008;李志敏等,2012),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也将用水效率控制作为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的“红线”之一.河北省作为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地区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耗水量增加引发的过度开发,以及传统工农业的低效利用和大量的污染排放,致使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诸多地区发展的瓶颈(葛政江, 2015).全省除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张家口5个市区水资源供需基本持平外,其余6个市区全部为缺水区,缺水面积超过全省总面积的1/2.因此,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目前河北省水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在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正确评估河北省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估算未来城市用水需求,是全省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先决条件.
效率体现了物质投入与经济、社会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效率”一词的涵义与特征,国外学者多集中于从投入或产出视角对其进行定义,Farrell(1957)认为“效率”是指相同产出下理想的最小可能投入与实际投入之间的比率;Leibenstein(1966)认为“效率”是指相同投入下实际产出与理想的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比率,两者均普遍侧重于考虑技术层面的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伴随而来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用水效率,如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水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查阅已有文献,国内多数学者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涵义、特征的界定结合了用水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尤其突出用水效率所涉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表达,强调单位水资源投入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产出收益(许新宜等,2003;孙爱军等,2008;孙才志等,2009),但从实际研究内容看,多数局限于有关用水经济效益,即所谓狭义上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显然用水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不容忽视.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全国、区域、省域各层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所用的方法包括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值分析法(靳京等,2005).例如,高媛媛等(2013)构建了一种基于投影寻踪及遗传算法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Sun等(2014)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基于Economy-Spatial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方法,发现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扭曲;马海良等(2012)和董毅明等(2011)使用省级区域和部分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和数据包络法,测算出2000—2009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西部地区城市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且呈衰退之势;刘渝等(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陈东景(2008)基于因素分解法发现,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宏观性描述,未从管理视角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展开评估,也未突出评估结果对于提高用水效率的政策变量制定提供怎样的决策依据,导致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不足.
标杆作为一种业绩标准(帕特里夏·基利等,2002),其目标在于确定衡量绩效基础的标准、在各自的服务领域内确定问题之所在,以及通过引进最佳实践改进服务的提供(Fischer,1994).在国外,随着标杆管理所带来的绩效改进,其应用范围逐渐由企业层面扩展至公共管理领域,如供水、交通运输、建筑等部门.Lee(2008)和Lee等(2008)分别引入标杆思想,构建了建筑能效与节能标杆体系;Henning等(2011)和Luque等(2005)将标杆思想应用到城市规划当中,提出了城市规划标杆的编制技术,并利用西班牙8个省会城市展开案例实证研究.国内的傅毅明等(2010)利用单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布检验,研究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并制定了省域层面的能效评价标杆体系;宋国君等(2013;2014)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能效、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标杆体系,但并未将标杆体系做深入的应用以辅助城市政府进行节水目标制定.鉴于此,本文从公共服务部门标杆管理思想出发,构建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以此为评估标准,对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2007—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展开评估,识别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效率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不同类型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预测值确定未来城市用水效率管理目标,结合河北省人口规模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估算“十三五”期末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用水需求量,为指导河北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Methods) 2.1 基本研究思路城市是未来节水管理的基本单元,中国城市数量众多,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各有差异,不乏先进城市的宝贵经验,可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提供可靠的现实参照标准.事实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应从目标管理角度出发,筛选用水效率高的城市作为评估标杆,测量目标城市与标杆城市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差距,并诊断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不断学习标杆城市的先进经验,从而快速、精准地获得目标城市自身水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本身是指在节水增效方面做出一定成绩,取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节水绩效改善,并领先于同类城市绩效水平的“样板城市”,其管理行动可为其他城市所效仿和学习.本文将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的涵义加以扩展,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样板城市”,通过运用统计学规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进行处理,最终构建起基于统计规律意义上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上临界”或“下临界”标杆.“上临界”被定义为城市用水效率“先进值”和“中等值”的分界点;“下临界”被定义为城市用水效率“中等值”与“落后值”的分界点.通过加强节水管理,各城市超越“下临界”,甚至超越“上临界”的难度远远小于超越“样板城市”的难度,从而增强各城市,尤其是用水效率落后城市加强节水管理的积极性.基于样本数据统计学方法所构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相比传统评价用水效率先进或落后的说法,更具有可操作和定量化的优点.当用水效率样本值总体满足正态分布时,某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大于样本均值一个标准差时,则可确定该城市水资源消耗强度高,处于落后水平;相反,当小于样本均值一个标准差时,则可以说明该城市水资源消耗强度低,处于先进水平.
2) 通过城市分类,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制定的精度.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低除受投入产出、节水政策和节水意识等可控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诸如经济发展水平(陈素景等,2007;孙爱军等,2010)、城市化(吴华清等,2009)、产业结构(马国军等,2009)、资源禀赋(张力小等,2010)等客观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不同城市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缺乏可比性,不符合标杆管理的基础要求.因此,若要实现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位置水平的精确定位,必须对城市进行分类,构建分类别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
当前,“一刀切”式的节水目标制定方式往往忽视地区间节水潜力差异和目标实现难易程度,缺乏公平性和成本有效性的考虑.同时,“一票否决”制有可能会促使地方政府采取不计成本完成节水目标的行为,不具有成本收益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制定节水管理目标是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的核心.节水目标设定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成本有效性原则,明确界定地区用水效率在不同类型范围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节水目标.从统计学分布规律讲,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代表了全国城市用水效率管理水平基本面,其标杆值的预测结果对未来各城市用水效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单个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目标制定的参考依据.有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为例,在对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标评估的基础上,基于标杆预测值确定各地级以上城市的节水管理目标,并估算其“十三五”期末各城市需水量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2 指标体系构建 2.2.1 指标体系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主要从经济生产、社会综合和生活用水等几个方面考虑,代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万元GDP水耗、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人均综合水耗及人均生活水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对象范围为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不包括城市所辖县或县级市.
2.2.2 指标解释万元GDP水耗为供水总量与GDP总量之比,该指标描述了市辖区内每创造1万元GDP所消耗的新鲜水量(由于多数市辖区工业回用水所占比例较小,供水总量近似于新鲜水量).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反映出不同城市水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根据现有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供水总量数据指公用自来水厂和自备水源的社会单位全年的供水总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及损失水量.这里不包括市辖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对水资源的消耗.
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为工业用水总量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该指标描述每1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可揭示工业节水效率.市辖区工业用水量数据统计资料不容易获得,这里以供水总量剔除居民生活用水量和漏损水量的结果代替.
人均综合水耗为供水总量与城区人口数之比,该指标描述市辖区内生产、生活等方面用水相对于人均消耗意义上的配置量,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均整体水服务效率,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城区人口数”统计数据相对于供水总量而言,不包括农村人口,更能够反映市辖区内对供水服务的实际消耗.
人均生活水耗为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与城区人口数之比.依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生活用水量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与公共福利设施的用水量,包括居民、饮食店、旅馆、医院、理发店、浴池、洗衣店、游泳池、商店、学校、机关、部队等单位的用水量,范围仅限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因此,选取“城区人口”数据作为城市生活供水的服务人口.“城区人口”统计数据不包括农村人口,更能够反映城市居民生活对水资源的实际消耗.
2.3 城市分类方法本文将影响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区分为管理可控和不可控两类,所谓管理不可控因素是指通过主观努力难以对用水效率水平予以改变的影响因素,而管理可控因素是指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用水效率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据管理不可控因素的城市分类可避免能效评估过程中的客观不可比性问题.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依据管理不可控(弱可控)程度和数据可得性要求,初步确定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水资源禀赋等作为主要管理不可控因素,并依据各自影响程度,确定城市分类步骤.
首先,检验各个影响因子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是否显著(0.01和0.05水平上),通过所选取的非常显著的因子与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式中,EWi为i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万元GDP水耗、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GPi为i城市的人均GDP,INDi为i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WAi为i城市的水资源量,i为城市编号,α为常数项,β1、β2、β3为系数,Зi为随机误差项.
其次,选取管理不可控性最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将所有考察城市划分为两类;在第一步分类基础上,选取管理不可控性次强、影响次大的因素将所有考察城市分作4类;以此进行类推.利用SPSS19.0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子贡献程度筛选,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和均值方差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过程如图 1所示.由于万元GDP水耗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所以未对其进行城市分类.最终城市分类结果为:万元GDP水耗不满足分类要求,未对该指标展开城市分类;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的城市分类包括二产比重高、二产比重低、二产比重高(人均GDP高)和二产比重低(人均GDP低)4类;人均综合水耗的城市分类包括人均GDP高、人均GDP低、人均GDP低(二产比重高)和人均GDP低(二产比重低)4类;人均生活水耗的城市分类包括人均GDP高、人均GDP低、人均GDP低(水资源丰富)和人均GDP低(水资源匮乏)4类.2013、2014年的人均GDP对人均生活水耗的影响不显著,不满足分类要求,所以未给出分类.基于分类结果的单样本方差检验,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表明类别之间差异较大,分类结果是可靠的.
基于样本数据统计分布规律的城市水资源标杆制定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样本总体的分布检验,目的是检验地级以上城市用水效率指标数据是否满足统计学规律,通常进行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检验;其次,统计参数的估计,用样本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点估计;再次,建立标杆评估函数,利用特定分布的参数构建的判断城市用水效率的函数,其自变量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数据对数值,通过百分比的形式体现城市用水效率水平;最后,设定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值,根据正态分布均值附近若干个标准差的概率分布特征,设定不同的效率评估分界点,计算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值,具体过程如图 2所示.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值预测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均法,以及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的趋势外推法.其中,趋势外推法是长期趋势预测的主要方法(陶菊春,2005),被广泛应用于样本个数较少的变量变化趋势预测.采用趋势外推法的主要理由是假设在未来期内,各个因素对预测变量的影响基本不变,预测值的波动性很小,基本遵循历史变量值的变化趋势.原则上,基于趋势外推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越大,相应其显著性水平p值越小,则该回归方法越合理.
地区需水量估算一般采用定额取水量方法进行.首先,根据目标城市的5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指标目标和历史增长率,预测未来GDP总量、工业总产值和人口数量,再按照已确定的目标城市所在类别城市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上临界预测值作为用水定额,对目标城市未来需水量做出估算.标杆上临界预测值一定程度代表了一段时期内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可靠的参考性.例如,工业需水总量=工业产值预测值×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标杆上临界预测值;居民生活需水总量=城区人口数预测值×人均生活水耗标杆上临界预测值;城区需水总量=城区人口数预测值×人均综合水耗标杆上临界预测值.预测结果可与现有供水总量相比较,决定新增供水量的变化趋势.
3 数据来源与质量(Data source and quality)本文所用指标数据包括市辖区供水总量、城区人口数、市辖区居民生活用水量、市辖区人均GDP、市辖区工业总产值、二产比重、水资源量等均源于公开的二手统计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各省、直辖市水利厅网站公布的《水资源公报》.数据的时间序列为2007—2014年.从数据有效率看,除水资源量指标受各省、直辖市公布《水资源公报》有限影响之外,所选取的指标样本数据量占所考察的城市总数(287个)的比重均高于98%(表 1),可以满足样本数据研究的要求.
如表 2所示,全国万元GDP水耗标杆的上临界、下临界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由2007年的22.33、39.32 t·万元-1持续下降到8.63、14.16 t·万元-1;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标杆的上临界、下临界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9.91、23.70 t·万元-1持续下降为2.78、6.44 t·万元-1.由此可见,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管理绩效得到显著提升.全国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同样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相对于产业用水效率而言,速度较为缓慢,且2013年和2014年,二者的水耗效率值有逐渐上升趋势.
如表 3所示,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标杆值显著低于二产比重低的城市,可见工业节水管理效果显著,工业水耗占总体产业水耗的比重比较低,未来城市节水管理的方向主要为第一、第三产业领域.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中,人均GDP相对高的城市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标杆值低于人均GDP相对低的城市,表明在二产比重低的城市,收入越低的城市,其节水管理效率越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质量越差,可能会陷入“资源过度消耗-收入越低”的恶性循环.
如表 4所示,人均GDP高的城市人均综合水耗标杆值明显高于人均GDP低的城市,原因在于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城市,随着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生产生活服务性产业比重偏大;再加上节水管理水平差,综合导致用水需求量大.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人均综合水耗明显高于二产比重低的城市.原因在于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一产、三产产值规模所占比重较小,用水量相对较少,节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而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一产、三产产值规模所占比重较大,用水量相对较多,节水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从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角度讲,节水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与用水规模有关.
如表 5所示,人均GDP高的城市人均生活水耗标杆值明显高于人均GDP低的城市,且呈缓慢上升趋势,表明收入水平增高会显著提升生活用水强度.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人均生活水耗显著高于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且水资源匮乏城市的人均生活水耗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
2007—2014年期间,河北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通过对照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结果发现:
第一,万元GDP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唐山市、沧州市、廊坊市;秦皇岛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张家口市、邯郸市、邢台市一直处于落后水平;石家庄市、衡水市由中等转为先进水平;承德市由落后转为中等水平.
第二,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仅为沧州市;秦皇岛市、邯郸市、保定市、邢台市、承德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唐山市、廊坊市由先进转变为中等水平;石家庄市、衡水市分别基本维持中等和先进水平;仅张家口市由中等转变为落后水平.在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中,河北省多数地级以上城市处于中等-落后水平,仅沧州市、衡水市为中等-先进水平;在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中,廊坊市、秦皇岛市分别一直保持先进、中等水平, 石家庄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在二产比重低和人均GDP高的城市中,秦皇岛市基本处于落后水平;在二产比重低和人均GDP低的城市中,廊坊市一直保持先进水平,石家庄市由先进转变为中等水平.
第三,人均综合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保定市、沧州市和衡水市;绝大多数城市处于中等水平;仅邢台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在人均GDP高的城市中,唐山市、秦皇岛市分别处于先进-中等和先进水平;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邯郸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邢台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仅石家庄市由中等转变为落后水平.在人均GDP低和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中,保定市、沧州市一直处于先进水平,邯郸市、张家口市、承德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邢台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衡水市却由先进转变为中等水平;在人均GDP低和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中,石家庄市由中等转变为落后水平,廊坊市一直保持中等水平.
第四,人均生活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保定市、沧州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邢台市,其余城市基本处于中等-先进水平.在人均GDP高的城市中,唐山市由中等水平转变为先进水平,相反,秦皇岛市由先进水平转变为中等水平;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张家口市、沧州市一直处于先进水平,邯郸市、保定市、承德市、廊坊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石家庄市由先进水平转变为中等水平,邢台市、衡水市均由中等水平转变为先进水平.在人均GDP低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中,河北省多数城市由中等水平转变为先进水平,仅石家庄市、廊坊市一直保持中等水平,尤其廊坊市基本接近于人均生活水耗标杆下临界值.
4.3 “十三五”期末河北省城市需水量估算首先,假定现有节水管理政策不变,采用SPSS 21.0计量软件,将2007—2014年的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标杆值作为因变量,将时间(年份)作为自变量,进行时间序列趋势外推.通过各种趋势外推模型对比分析,认为logistics方法的预测结果更为合理.其次,依据《关于河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考虑未来5年,经济结构调整、市场有效需求扩展,工业经济增长趋势逐渐回暖,预计到2020年,全省各市工业产值增长率分别达8.5%和7.0%左右;依据2007—2014年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区人口数的年均增长率确定2015、2020年的市辖区人口数量预测结果(表 6).最后,依据本文提出的用水需求量估算方法,得出“十三五”末期河北省各个地级以上城市工业、生活及总体用水需求量和基于2014年的用水增加量(表 6).
基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预测方法估算得到2020年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需水量普遍减少,合计用水量估算为8.81亿m3,较2014年下降0.67亿m3;全省地级城市市辖区居民生活需水量普遍缓慢增加,合计用水量4.26亿m3,较2014年增加0.61亿m3;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总用水量(包含漏水部分)普遍增加,合计用水量为16.94亿m3,较2014年增加3.80亿m3.到2020年,唐山市、沧州市工业用水量有所增加,其余多数城市工业需水量基本持平或下降;多数城市生活需水量有所增加,其中,石家庄市增加最多为0.15亿m3,仅承德市、廊坊市生活需水量有所下降;除保定市外,全省多数城市市辖区总需水量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唐山市,为1.56亿m3.
5 讨论(Discussion)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众多,采用样本数据的统计分布函数特征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的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城市分类将细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剔除了客观不可控因素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基于标杆预测值确定未来单个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目标和需水定额提供合理、可行的参考依据,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然而,这其中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包括需待进一步扩充和细化评估指标,包括将不同产业、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考虑进来,全方位识别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状况.其次,需对标杆分界点设定进行反复斟酌,确定出不同管理需求下的标杆体系.如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判定越严格,其标杆的上下临界值之间的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三,本文未对类内影响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若干可控性因素进行逐个分析,未给出提升目标城市节水管理经验,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最后,基于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预测结果来确定未来目标城市节水管理目标的做法仍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从管理意义上讲,开启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节能目标制定研究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6 结论(Conclusions)本文从公共服务部门标杆管理思想出发,构建了2007—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据此对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2007—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需水量展开了评估和预测估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全国万元GDP水耗标杆的上临界、下临界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由2007年的22.33、39.32 t·万元-1持续下降到8.63、14.16 t·万元-1;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标杆的上临界、下临界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2007年的9.91、23.70 t·万元-1持续下降为2.78、6.44 t·万元-1,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管理绩效得到显著提升;全国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同样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相对于产业用水效率而言,速度较为缓慢,且从2013年、2014年起,二者的水耗效率值有逐渐上升趋势.
2) 2007—2014年,河北省万元GDP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唐山市、沧州市、廊坊市.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仅为沧州市;在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中,河北省多数地级以上城市处于中等-落后水平;在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中,廊坊市、秦皇岛市分别一直保持先进、中等水平;在二产比重低和人均GDP高的城市中,秦皇岛市基本处于落后水平;在二产比重低和人均GDP低的城市中,廊坊市一直保持先进水平.
3) 河北省人均综合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保定市、沧州市和衡水市;在人均GDP高的城市中,唐山市、秦皇岛市分别处于先进-中等和先进水平;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邯郸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在人均GDP低和二产比重高的城市中,保定市、沧州市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在人均GDP低和二产比重低的城市中,石家庄市由中等转变为落后水平,廊坊市一直保持中等水平.
4) 河北省人均生活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为保定市、沧州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邢台市;在人均GDP高的城市中,唐山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相反,秦皇岛市由先进转变为中等水平;在人均GDP低的城市中,张家口市、沧州市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在人均GDP低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中,河北省多数城市由中等转变为先进水平.
5) 到“十三五”期末,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工业需水总量减少为8.81亿m3,居民生活需水量增加为4.26亿m3,城市总用水量增加为16.94亿m3,预计唐山市工业用水量增加明显,石家庄市生活用水量增加明显.
陈东景. 2008. 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3): 211–214.
|
陈素景, 孙根年, 韩亚芬. 2007. 中国省际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07(22): 65–67.
DOI:10.3969/j.issn.1002-6487.2007.22.024 |
董毅明, 廖虎昌. 2011. 基于DEA的西部省会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4): 134–139.
|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J].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20(3): 253–281.
DOI:10.2307/2343100
|
Fischer R J. 1994. An overview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 Public Management, 76(9): S2–S8.
|
傅毅明, 宋国君, 陈德良. 2010. 中国地区能效分布函数与标杆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 17–21.
|
Henning T F P, Muruvan S, Feng W A, et al. 2011. The development of a benchmarking tool for monitoring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in New Zealand[J]. Transport Policy, 18(2): 480–488.
DOI:10.1016/j.tranpol.2010.10.012
|
高媛媛, 许新宜, 王红瑞, 等. 2013.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3): 776–784.
DOI:10.12011/1000-6788(2013)3-776 |
葛政江. 2015. 促进河北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J]. 宏观经济管理, 2015(8): 80–82.
|
靳京, 吴绍洪, 戴尔阜. 2005.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及其比较[J]. 资源科学, 2005, 27(1): 146–150.
|
Lee W L, Chen H. 2008. Benchmarking Hong Kong and China energy code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J]. Energy & Buildings, 40(9): 1628–1636.
|
Lee W S. 2008. Benchmark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buildings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nergy & Buildings, 40(5): 891–895.
|
Leibenstein H. 1966.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X-efficienc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6(3): 392–415.
|
李世祥, 成金华, 吴巧生. 2008.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3): 215–220.
|
李志敏, 廖虎昌. 2012. 中国31省市2010年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J]. 资源科学, 2012, 349(12): 2275–2281.
|
刘渝, 王岌. 2012.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全要素水资源调整目标比率的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26–30.
|
Luque-Martínez T, Muñoz-Leiva F. 2005. City benchmarking:A methodological proposal referring specifically to Granada[J]. Cities, 22(6): 411–423.
DOI:10.1016/j.cities.2005.07.008
|
马国军, 林栋, 王万雄. 2009.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分析[J]. 中国沙漠, 2009, 29(5): 1003–1007.
|
马海良, 黄德春, 张继国, 等. 2012. 中国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J]. 资源科学, 2012, 34(5): 794–801.
|
帕特里夏·基利, 史蒂文·梅德林, 休·麦克布赖德, 等. 2002. 公共部门标杆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宋国君, 何伟. 2014. 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 36(12): 2569–2577.
|
宋国君, 马本. 2013.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评估研究[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孙爱军, 董增川, 张小艳. 2008. 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 资源科学, 2008, 30(3): 446–453.
|
孙爱军, 方先明. 2010.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决定因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5): 139–145.
|
Sun C Z, Zhao L S, Zou W Z, et al. 2014.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4(5): 771.
DOI:10.1007/s11442-014-1119-x
|
孙才志, 刘玉玉. 2009. 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 2009, 31(10): 1696–1703.
DOI:10.3321/j.issn:1007-7588.2009.10.010 |
陶菊春. 2005. 趋势外推预测模型的识别与选择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6): 14–17.
|
吴华清, 黄志斌, 张根文. 2009. 省域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差异分析[J]. 生态经济(中文版), 2009(6): 37–40.
|
许新宜, 杨志峰. 2003. 试论生态环境需水量[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3(1): 21–26.
|
张力小, 梁竞. 2010. 区域资源禀赋对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8): 1237–1247.
DOI:10.11849/zrzyxb.2010.0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