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840
2. 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840
中国大气环境质量仍须进一步改善, 2018年, 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 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占比为64.2%.其中京津冀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60 μg · 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5 μg · m-3)71%;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为199 μg · m-3超过标准(160 μg · m-3)24%(生态环境部, 2018).VOCs是PM2.5和O3的前体物, 已成为限制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Zheng et al., 2016;Wang et al., 2018).电子行业中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已成为VOCs的重要来源, 在原环境保护部等9个部门印发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 对电子行业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溶剂清洗、光刻等环节的管控要求.
VOCs污染控制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但此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化、包装印刷、化工以及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上(刘文文等, 2019;邹文君等, 2019).张远东等(2015)对中国电子行业总体的污染现状进行了概要分析;何梦林等(2016)结合采样与调研数据分析对广东省典型电子企业的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柳承强(2017)通过对苏州市60家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生产过程的调查, 对VOCs的排放提出了控制建议, 但对电子行业中重点行业类别专项研究分析较为缺乏.
集成电路制造处于电子行业产业链的中游, 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等特点, 是中国重点发展的电子行业之一.因此, 本研究以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系统分析了其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 厘清行业废气收集和治理现状;对典型生产企业开展了VOCs排放监测, 获得其VOCs的排放数据;同时开展了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有机原辅料使用等活动水平调查, 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行业VOCs排放量;基于电子行业产排污环节及减排潜力的分析, 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可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和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行业概况电子信息产业是指制造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及其专用原材料的工业, 可分为上、中、下游3个层次.集成电路制造属于电子器件制造行业, 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中游产业, 用于提供电子原材料和零部件.近年来,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下,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图 1), 产量逐年上升(Xu et al., 2007; Yuan, 2013;王兴龙, 2017;Zhang et al., 2017;王兴龙, 2018;于广河等, 2018), 由2011年的1.52×108 m2上升到2016年的4.12×108 m2, 增长率达到171%, 产业发展迅速(江梅等, 2011), 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中, 江苏省产量最大, 对中国集成电路总产量贡献了34.4%;其次是上海市, 占全国年生产总量的17.3%, 二者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占比之和达到了51.7%.包括广东省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占比在16.6%左右(图 1), 这些区域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产量较大, 这与其具有良好的相关配套设施、交通便利、具有较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关.
集成电路由原料晶圆片经过多次重复的显影、蚀刻、薄膜沉积等步骤, 最后封装而成.集成电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单晶硅片制造和IC制造2个过程, 其中包括清洗、氧化、离子注入、显影、光刻、蚀刻、化学气相沉积等主要生产环节.这些生产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酸碱废气以及特殊类工艺废气等(图 2).其VOCs主要来自有机溶剂的使用, 工序包括光刻、清洗、去胶等, 其中光刻过程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最大(张卿川等, 2014;乔雷, 2015), 包括光刻胶、黏结剂、清洗剂等, 这些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VOCs(Wang et al., 2013;夏邦寿等, 2014;魏少军, 2017;王迪等, 2019).首先是光刻过程, 这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VOCs产生量最大的环节(约占总产生量的70%~90%), 此过程涉及稀释液、光刻胶、黏结剂等多种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其次是清洗过程(约占总产生量的10%~20%), 有机溶剂用量通常较大, 所使用的清洗剂、稀释剂等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此外, 去胶过程也会有VOCs的产生.在所产生的VOCs中, 丙酮、异丙醇、胺类等是主要的成分, 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在生产中如未能妥善收集处理, 易造成无组织大量排放的情况.
采用排放因子法对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的排放量进行核算, 排放因子来自原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细则》集成电路制造VOCs产污系数(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2015), 考虑废气收集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结合活动水平数据, 核算得到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变化, 并分析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的贡献比例, 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1) |
式中, E为VOCs排放量(t);γEF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产污系数(t · m-2);Ai为集成电路生产面积(m2);αi为行业集气效率;ηi为行业废气处理效率.
根据对典型集成电路企业的问卷调查, 可获得行业废气的平均收集效率和治理技术的去除率.结果表明, 收集效率基本稳定在90%, 治理技术去除率有所增加(郑卓云等, 2018), 去除率由2011年的80%上升到2016年的85%.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集成电路有机溶剂使用情况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是溶剂的使用源, 由于原辅料中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 导致了末端VOCs的排放.掌握和了解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原辅料使用情况和规律, 对于VOCs排放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因此, 本研究对北京市13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和射频集成电路等产品)原辅料有机溶剂使用情况开展调查, 结果见图 3.可以看出, 在所有的有机溶剂中, OK73稀释剂(丙二醇单甲醚与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7 : 3混合而成)使用量最大, 占比为61.5%, 使用过程包括光刻、清洗等过程.其次是DEV显影液, 占比为20.8%.结合北京市集成电路的年产量, 得到单位产量溶剂使用量, 即1 m2集成电路的生产中约使用87 g有机溶剂, 其中包括53 g稀释剂、18 g显影液、9 g光刻胶、4 g异丙醇以及2 g其他有机溶剂.以一家典型的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为例, 对单位产量的平均有机溶剂使用量进行校准和验证, 企业主要产品为12"集成电路, 生产面积为2.17×107 m2, 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稀释剂、显影液、光刻胶、异丙醇等, 年使用量1875 t, 对应的单位产量有机溶剂使用量约86 g, 与行业平均值基本一致.可以看出, 行业有机溶剂使用强度较高, 在未来, 行业VOCs控制还须在源头上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和高挥发性物质.
溶剂使用产生的有机废气, 一部分经收集净化处理后排放, 即为有组织排放(经过排气筒的污染排放).未被收集的有机废气可能通过排风系统逸散, 成为无组织排放(不经过排气筒的污染排放), 此外清洗过程由于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产生的废水及处理过程也会有部分VOCs排放(徐捷等, 2007;魏巍, 2009;陈可, 2014;张世豪等, 2018;赵锐等, 2018;李启云, 2019;王瑞文等, 2019), 行业总体VOCs污染排放过程如图 5所示.由图 4可见, 该行业VOCs排放环节较多, 且由于车间面积较大, 废气完全收集较为困难, 一部分VOCs会通过一般排气系统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 从而产生大量无组织VOCs排放.随着国家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的发布实施, 对于涉及含VOCs产品使用的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废气收集, 提高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效率.
对于VOCs有组织排放, 于2016—2017年在不同季度对3家典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有机废气排放口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如图 5a所示.可以看到, 通过采用沸石浓缩转轮焚烧等净化装置处理, 其有组织VOCs排放浓度较低, 浓度为0.36~3.7 mg · m-3, 平均浓度为2.1 mg · m-3, 低于北京市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1631-2019)第I时段的排放限值20 mg · m-3.但由于有组织排放烟气量较大(约2.5×104 m3 · h-1), 总体排放量仍不可忽视.由于VOCs无组织排放环节多, 包括有机溶剂储存运输过程、废液和废水处理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有机废气未收集排放等, 导致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水平相对较高, 监测的排放浓度为0.36~ 1.21 mg · m-3, 平均浓度为0.78 mg · m-3(图 5b), 较为接近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0 mg · m-3), 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利用排放因子法, 结合行业平均废气收集效率及末端治理技术去除率, 对2011—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量进行核算, 并识别其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贡献情况, 结果如图 6所示.可以看出, 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从2011年的8800 t增加到2016年的20000 t, 年增长率为21.3%.其中2012—2013年增长率最大, 达84.3%,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 使得2013年集成电路产量大幅增加.相对其他电子行业子类别, 集成电路制造车间废气收集效率相对较高, 因此, 有组织排放量仍是主导排放, 约占总体排放量的58.5%.随着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 去除率缓慢上升, 有组织排放贡献比例有所降低, 从2011年的61.8%下降到2016年的54.8%.受产量增加的影响, 无组织排放量继续上升, 排放贡献也进一步加大.
综合集成电路制造的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VOCs排放特点, 可以看出行业VOCs减排潜力主要集中在有机原辅料的减量化和低挥发溶剂的替代方面,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和净化效率.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① 有机溶剂使用减量化或替代方案.优化制造工艺, 减少或替代高挥发性原辅料的使用.在清洗环节, 适当使用纯水对丙酮或异丙醇进行替代, 或使用低挥发性的OK73或干冰替代丙酮, 从源头上减少VOCs的产生.
② 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进一步提高工艺清洁生产水平, 对于产生VOCs的环节应进行密闭和废气收集, 如确实无法进行密闭操作, 应采用局部密闭的生产方式或其他减排措施来减少其挥发逸散.对于敞开液面的VOCs排放, 应采用密闭废水液面, 将收集的VOCs废气排至VOCs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净化排放, 同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密闭, 最大限度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③ 有组织VOCs废气深度治理, 加强净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采用沸石浓缩转轮焚烧等有效的VOCs治理技术, 优化温度控制, 定期对泵、风机、阀门、管路接头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定期检测、及时修复, 防止VOCs废气泄漏, 加强对净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确保正常使用(夏邦寿等, 2014;王迪等, 2019).
4 结论(Conclusions)1) 初步掌握了集成电路VOCs排放特征和有机溶剂使用规律.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主要来自光刻、清洗、去胶等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 其中光刻过程涉及稀释液、光刻胶、黏结剂等多种有机溶剂使用;1 m2集成电路产量约使用87 g有机溶剂, 导致VOCs产生量较大, 行业废气收集效率较高, 但无组织排放环节较多.
2) 识别了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有组织和无组织VOCs排放水平.通过采用如沸石浓缩转轮焚烧等技术等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 降低了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有组织排放浓度(平均值为2.1 mg · m-3).由于废气量较大(约2.5×104 m3 · h-1), 总体排放量仍不可忽视, 因此, 须加强净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厂界无组织VOCs排放浓度较高(平均为0.78 mg · m-3), 接近现执行标准的排放限值, 须引起行业内的重点关注.
3) 考察了2011—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变化.行业VOCs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11年的8800 t增加到2016年的20000 t, 年增长率为21.3%;有组织排放量仍是主导排放, 平均占总体排放量的58.5%;受产量增加的影响, 无组织排放量继续上升, 排放贡献逐年加大.
4) 在进行减排潜力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集成电路行业VOCs控制对策.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 从有机溶剂的减量和替代、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以及末端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进一步降低行业VOCs排放水平.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2015.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细则[EB/OL]. 2019-11-01. http://www.bjepb.gov.cn/bjhrb/xxgk/fgwj/qtwj/hbjfw/604447/index.html,
|
陈可. 2014. 电子行业VOCs的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技术探讨[J]. 中国环保产业, (8): 47-50. |
何梦林, 王旎, 陈扬达, 等. 2016. 广东省典型电子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36(5): 1581-1588. |
江梅, 张国宁, 邹兰, 等. 2011.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1(3): 221-225. |
李启云. 2019. VOCs催化燃烧治理技术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37(8): 91-93. |
柳承强. 2017.州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对策研究[D].苏州: 苏州科技大学
|
刘文文, 方莉, 郭秀锐, 等. 2019. 京津冀地区典型印刷企业VOCs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J]. 环境科学, 40(9): 3942-3948. |
乔雷. 2015.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现状概述[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
|
生态环境部. 2018. 2018年中国环境公报[EB/OL]. 2019-11-01. http://hjj.changchun.gov.cn/ywdt/zwdt/gnyw/201905/P020190530340283177962.pdf.
|
WANG H L, NIE L, LI J, et al. 2013. 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missions from typical industrie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8(7): 724-730. DOI:10.1007/s11434-012-5345-2 |
Wang Q L, Li S J, Dong M L, et al. 2018. VOCs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and priority control analysis based on VOCs emission inventorie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 in Zhousha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28: 234-241. |
王迪, 赵文娟, 张玮琦, 等. 2019. 溶剂使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污染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32(10): 1687-1695. |
王龙兴. 2017.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 34(1): 11-15. |
王龙兴. 2018.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展望[J]. 集成电路应用, 35(2): 6-9. |
王瑞文, 张春林, 丁航, 等. 2019. 电子制造业塑料件生产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39(01): 4-12. |
魏少军. 2017. 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 34(4): 6-11. |
魏巍. 2009.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D].北京: 清华大学
|
Xu J, Wei H P, Xiu G L, et al. 2007. Study on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industr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32(10): 37-44. |
夏邦寿, 张卿川, 张绍修, 等. 2014. 电子工业废气VOCs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9(5): 81-83. |
徐捷, 魏海萍, 修光利, 等. 2007. 半导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32(10): 37-41. |
Yuan B, Hu W, Shao M, et al. 2013. VOC emissions evolution and contributions to SOA formation at a receptor site in eastern China[J]. Atmospheric Chemistry Physics, 13: 6631-6679. |
于广河, 朱乔, 夏士勇, 等. 2018. 深圳市典型工业行业VOCs排放谱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41(S1): 232-236. |
Zhang C, Zhou K L, Yang S L, et al. 2017. O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76: 352-368. |
Zheng J, Chang M, Xie H T, et al. 2016.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emissions in Jiangsu[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27: 249-216. DOI:10.1016/j.jclepro.2016.03.076 |
张卿川, 夏邦寿, 杨正宁, 等. 2014. 国内外对挥发性有机物定义与表征的问题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7(5): 3-7. |
张世豪, 李雪梅, 丁淮剑, 等. 2018. 中国显示器件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31(11): 1827-1834. |
张远东, 蔡瑜瑄, 侯瑞 光., 等. 2015. 电子行业VOCs污染问题的探究[J]. 广东化工, 42(21): 129-130. |
赵锐, 黄洛萍, 张健强, 等. 2018. 成都市典型溶剂源使用行业VOCs排放成分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38(3): 1147-1154. |
郑卓云, 廖平凡, 颜敏, 等. 2018. 电子制造业注塑车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排放标准研究[J]. 广东化工, 45(4): 133-134. |
邹文君, 修光利, 鲍仙华, 等. 2019. 汽车零配件涂装过程VOCs排放特征与案例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32(8): 1358-1364. |